本帖最后由 古榆 于 2025-4-11 19:40 编辑
1949年之前,榆树县有多处庙宇。其中在县城内有一座规模较大的文庙,文庙即孔庙,是祭祀孔子所设的庙宇祠堂。也是管理童生(秀才)的地方。文庙又称学宫。 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--前479年4月11日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陬 zou邑(今山东省曲阜人。)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学派创始人。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两千多年来,孔子被奉为圣人,人人敬仰,历朝历代,孔子多受祭祀。
“唐贞观四年(公元630年)始建文庙;到清中叶时,凡有学额(即有童生录取名额)地方,才准许修建文庙。各省县均设文庙。榆树县城的文庙,系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建立,在县城东南隅,即现在第二幼儿园旧址。 榆树文庙有正房及东西厢房,西侧开门。院内植有数棵桑树。庙前有月牙泡,盛一湾莹莹碧水。正殿前有朱红廊柱,殿堂外敞,没有窗门。正殿中间供有一米左右高的孔圣牌,上书:“大成至圣孔子先师之位”;东西两侧是颜回、孟子、曾子、子思四大弟子之牌位;再侧,是七十二弟子及历代先哲(其中有武侯诸葛)等之牌位。西门左侧立有一块石碑,刻有“文武百官,到此下马”。南门不通,按规定如果本县出了状元,可开南门。并可在月牙泡上修桥,与外相通;不出状元,只能开西门。 辛亥革命,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,而且提出“打倒孔家店”的口号,严重地冲击了孔教。因此,民国初年,全国祀孔之风顿减,而文庙亦日渐衰敝。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,就任大总统后,于1915年发了《大总统告令演词》,重弹尊孔读经老调,并把“忠孝节义”作为“立国的精神”,加之孔教会的宣传,因此,祭祀之风又起。1923年,榆树县署因樊致荣祭祀官去职后服阙,“殊觉于尊奉孔教甚欠周详”,于该年8月,按照前例,向省教育厅请添祭祀官一职,并报前清恩贡生、县后补教谕付善堂充任该职。该年10月11日,省教育厅批复准任,并指令付于1924年2月1日到职,承奉祭祀,主持典礼,兼看守修理之责。从到任起,每月照平均价领吉大洋62元,全年744元,由财务处拨领,作为薪俸。 祭孔,每年分春丁(二月)、秋丁(八月)两次祭祀。从每次所用祭品单目来看,不外有:祭牛1头,祭猪6头,祭羊6只,另有鲜菜、花生粘、冰糖、闵姜、黑桃、黄纸、蜡烛、黄香、白酒、香烟、鞭炮等,合钱少至三四万吊,多至五六万吊。祀孔,由祭祀官主祭,县长附之,另有各方面官员陪祭,并邀绅商士子、儒教名流,各校校长及老师、学生代表若干人参加。祭祀完毕,三牲(牛、猪、羊)及一应祭品,均被参加祭祀的官员一分而光。 1922年9月,内务部佳电开案,查祀典官服礼节,经阁务会议决议,照1916年成案,仍用鞠躬礼。正献分献人员,用大礼服;陪祀各官,用常礼服。大礼服,即燕尾服;常礼服,即官服。
孔庙 网络图片
1925年6月,县孔庙因年久失修,坍塌严重,重新修缮,所用工料费16万吊,从财务处存种榆书院发商银项下支用。 1941年,伪满洲国政权,为麻痹人民,再度提倡修明礼教,着手文庙之复兴。规定春秋上丁日为全国文庙祭典之日。 解放以后,孔庙拆除。从此,祀孔之风顿敛.” 供奉孔子的文庙虽然被拆除。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、理论、学说,不但中国人学习,而且世界有100多个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,学习孔子的文章。 文章参考《文史资料》
|